为何要保护黑土地

发布者:科研管理处发布时间:2022-11-16浏览次数:25

当前国家正在开展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三农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的基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国策。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是三农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农业顶流”。


黑土地的分布

黑土、黑钙土是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的土壤,也是东北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黑土曾称退化黑钙土、变质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等。黑土和黑钙土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甘肃与新疆等省区,以黑龙江、吉林两省最为集中。黑土剖面上最突出的特点,有一个很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从上往下逐渐过渡,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省的中部,集中在松嫩平原的东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山前台地上更是集中连片。此外。在黑龙江省的东部和北部以及吉林东部也有少量分布,向西与黑钙土相邻。黑钙土的形成是由腐殖质积累和石灰淋溶淀积两种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剖面层次十分清楚,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二省的西部,并延伸到燕山北麓。

黑土的成土过程

黑土与黑钙土都分布在我国温带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温暖多雨,有利于作物生长;冬季严寒少雪,土壤冻结期长,冻土层深,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贮存和养分的保蓄。黑土与黑钙土在地貌上主要位于松嫩平原、三江—兴凯湖平原和呼伦贝尔高平原。地势平坦辽阔,一望无际,有利于大型农场的机械化耕作,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所以成为我国的重要粮仓之一。

黑土地的地下水位大多较深,矿化度也较低。黑土因母质粘重,透水性差,在雨季土壤水分过多形成滞水,直接影响土壤形成和作物生长。黑钙土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水分为非淋浴型。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黑土区的水分充足,适于种植水稻,因而成为我国的重要粮仓,我们常吃的东北大米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东北黑土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由于黑土水分适中,植物根系发达,分布较深,可达50公分,每年遗留于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较多,而冬季寒冷漫长,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较弱,这些有机物质得不到充分的分解,而以腐殖质的形态累积于土壤中,形成现在看到的深厚腐殖质层。

黑土的形态与耕垦

黑土的形态特征是具有一个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从上往下逐渐过渡到淀积层和母质层。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为30—70公分;厚的可达70—100公分。土壤结构性良好,腐殖质层中大部分为粒状及团块状结构,土层疏松多孔。

黑土地的熟化过程,主要在于腐殖质的变化。由于表层(0—20公分)含有丰富的腐殖质,使其持水量很大,在雨季土壤含水量较大,滞水性强,土壤通气不良,冷浆,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腐殖质的分解。在开垦前,黑土的潜在肥力虽高,而有效肥力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要提高黑土地的肥力,首先是防止坡地的水土流失和风蚀,保持土壤的潜在肥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土壤的水热条件,促进土壤腐殖质的迅速分解,充分发挥其潜在肥力。其次是因地制宜地建立合理轮作、耕作与施肥制度,以保持和调节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我们的黑土地,正在“变瘦”?

黑土是中国温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区的地带性土壤,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特性的粘质土壤,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中国东北黑土地处于世界主要黑土带。由于多年来不合理的耕垦种植,我国的黑土地性状正在发生着变化。

1958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约为1000万公顷,当时黑龙江的耕地约一半以上为黑土,吉林省的黑土面积虽相对较少一些,但黑土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的10%以上。据199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为592万公顷,比建国初期减少了约400万公顷。这些数据表明,黑土面积在减少。

自然黑土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30-70公分,深的可达100公分以上,腐殖质层小于3O公分的比较少见。但在目前,由于多年的耕种和土壤侵蚀,黑土层正逐渐变薄。黑土的侵蚀主要是水蚀和风蚀。由于黑土的腐殖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加之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利用,使一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因水土流失,黑土层每年会减少0.4-0.5公分。一些地方的黑土层己由开垦初期的60-70公分减少到目前的20-30公分。不合理的耕作与土壤侵蚀使得黑土层变薄。

据近20年定位观测资料,黑土耕作层中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速度约为每年0.01%。随着黑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养分贮量和保肥性能也相应下降,造成作物单产低,总产量不稳定,农作物的品质也因土壤地力的减少而下降。随着耕垦年限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容重增加,保水、保肥、通气性能下降,土壤日趋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抗御旱涝能力下降。黑土性状的这些退化必须予以制止,大力恢复黑土地的优良特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指引下,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保护黑土地,科学合理地恢复、培育与提伸黑土地的质量,确保黑土地成为我国的重要粮仓之一,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充分发挥黑土地的巨大潜力,这是土壤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与担当!

(图文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