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的麦田中,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正忙碌地开展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麦后复播大豆高产示范。此次行动是落实“冬小麦+复播作物”兵团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实践,同时积极推进院揭榜挂帅项目“麦后复种大豆、加工番茄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战勇带领团队成员张恒斌副研究员、张占琴研究员;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处副处长王士国、水土所何帅副研究员,于6月22日至7月1日赴第一师16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具体科研工作,完成示范点的播种工作。
16团的8连1133号地、9连46号和44号地,是科研人员前期精心挑选的3个麦后复播大豆高产示范点。科研人员先后完成2BMJF-8D免耕精量施肥播种机和2BQM-12气吸式茬地免耕精量播种机的调试工作;6月27日-6月28日完成46号播种工作,该地采用免耕精量播种覆秸技术,30cm 等行距种植模式,展示我院自育品种新大豆23号。6月28日-6月29日完成44号播种工作,展示我院自育品种新大豆26号。6月30日-7月1日完成1133号的播种工作,该地块主要对比翻耕与免耕种植模式下,复播大豆生长发育规律的差异,以及本年度新研制2BQM-12气吸式茬地免耕精量播种机播种效果。在播种过程中,科研人员充分展示了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不辞辛劳,每日在田间地头忙碌,确保每个地块的播种工作都按照计划进行,目前3个示范点均滴完出苗水。
此项工作得到了院党委的高度重视。院党委书记魏建军先后两次亲自赴16团指导工作,与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免耕精量播种的设计及前茬滴灌带二次利用等具体问题。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段震宇、水土所所长吴奇峰也亲临现场指挥,为科研人员提供宝贵建议。同时,16团领导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团长沙磊亲自督导小麦收获和麦草拉运进度,确保播种工作的及时开展。农发中心谭新副主任全程陪同,协助解决各类问题,确保播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此次麦后复播大豆高产示范工作不仅为新疆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可借鉴的种植模式和技术支持。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将继续努力,通过与企业合作、打造高产示范基地等方式,推动新疆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