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研究所玉米团队赴37团、38团开展春播籽粒玉米播种环节专家服务工作

发布者:窦中江发布时间:2024-11-21浏览次数:12

4月20日至26日,按照兵团农业农村局和院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处安排,院特聘专家王林,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段震宇、副处长王士国,助理研究员刘炜,机械装备研究所研究员刘进宝,作物研究所玉米创新团队研究员陈树宾、张力,助理研究员丁永福一行前往第二师37团、38团开展播种环节各项工作的技术服务。

一、开展工作内容

本次服务聚焦团场春播籽粒玉米播种的几个关键环节,重点在土地整理、提高播种质量、抓全苗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并针对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栽培密度和出苗情况开展全面调研,充分了解了团场春播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

1.品种选择:在已播地块中, 37团主要种植九圣禾2468、登海550、先玉335、和育187、登海182、迪卡M751等品种。38团主要种植和育187、和育159、和育157、登海605、登海182、登海1521、登海1119、华西948、联创808、大丰817、先玉335等品种。

2.土地整理: 37团、38团均使用栅条犁进行春耕犁地,犁地深度28-30㎝,采取平土框、联合整地机进行土地平整,部分地块整地质量较好,个别地块由于耕翻后未及时抢墒整地,虚土层过厚。

3.种植模式:37团、38团均采取滴灌、覆膜播种技术,其中37团采取加压滴灌,主要采取40+70㎝(9穴)、 35+70㎝(9穴)两种种植模式,种植密度在7576-7940株/亩;38团采取自压滴灌模式,多数职工采取30+75cm(8穴)种植模式,少数采取30+75cm(9穴)、35+70cm(8穴)、35+70cm(7穴)、40+65cm(7穴)和25+80cm(7穴)模式,种植密度在6350-7940株/亩。

4.播种情况:37团引进奇台农机手和玉米播种机械,采用3膜6行和4膜8行机械式精量导航播种,穴播器以方嘴为主,目前,已播地块播种深度普遍在4-5㎝,作业速度3Km/h,采用前置覆土花篮,种行无镇压轮,多数已播地块施用种肥矿源黄腐酸肥2kg/亩;38团主要以本团农机作业为主,采用3膜6行和4膜8行机械式精量导航播种,穴播器以方嘴为主,目前,已播地块播种深度普遍在4-5㎝,作业速度3Km/h,无覆土花篮,种行无镇压轮,多数已播种地块无种肥投入。

5.滴水出苗情况:截至目前,37团已播种6000亩,普遍在播种后2-6天滴出苗水,其中已出苗1000亩,显行地块出苗率普遍在90%以上;38团已播种10000亩,普遍在播种后48小时内滴水,部分地块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滴出苗水,其中已出苗地块约1000亩,显行地块出苗率普遍在9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两个团场在春播玉米播种环节的整体表现较好,但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品种方面:38团职工种植品种多、杂现象普遍,截止目前,专家已调研种植的地块中,38团种植品种多达10余种,品种来源和品种备案情况不详,推荐品种种植占比较小。

2.整地方面:37、38团均存在地块翻耕后未及时进行整地作业,跑墒严重,导致待播地块虚土层较厚,地表残膜、残茬、秸秆裸露较多,影响播种质量。

3.种植模式方面:38团种植模式多样,未严格按照2024年兵团第二师37团、38团春播籽粒玉米吨粮田攻关工作方案》中35+70㎝(9穴)标准执行,种植密度达不到要求。

4.播种质量方面:37、38团均存在种行覆土过厚或种孔裸露、晾籽现象;部分地块覆膜不平整、部分种子错位,导致播种深度不一致,出苗不整齐,形成大小苗。在37团还发现,在完成播种后,未能在48小时内滴出苗水。

下一步,我院将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加强与团场沟通协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推荐品种种植力度,把关职工品种购买来源。各团场、连队对职工种植品种进行把关,做好条田、地块档案。二是提高土壤整地质量。在耕翻后及时进行抢墒整地播种。三是规范种植模式,确保播种质量。严格按照35+70㎝(9穴)种植模式进行播种机械调整,保证种植密度;增加种行镇压轮,降低种行覆土厚度,保证播深一致性,播种后48小时内滴出苗水。四是强化播种后苗期管理。近期做好播种后覆土、压膜、放苗和中耕工作,及时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