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抓“生物育种4.0”战略机遇,加快提升兵团生物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引领生物育种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种业科技强兵团目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兵团生物种业高质量发展。自2023年11月,由我院承担的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物分子育种高级研修班”项目实施一年来,受到众多兵地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以及种业企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达到了“讲授新技术、传播新思想”的知识更新良好效果。应部分学员的强烈要求,在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2024年度“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第二届)于12月31日在院六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及我院年轻科研人员、研究生等共计25人参加交流会,会议由生物所副所长王亮主持。
会议伊始,王亮副所长对本次学术交流会议的举办作了介绍,并对所有参会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金双侠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孙兴明教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花生遗传育种优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兼抗逆育种岗位科学家迟晓元研究员,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桑志勤研究员,以及北京百迈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胡思帆等专家学者,他们共同为参会者带来了五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其中,在特邀报告环节,金双侠教授深入讲解了“棉花基因编辑工具开发与分子育种应用”,展示了其团队开发的多种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 system),并分享了在棉花分子育种领域的研究成果;孙兴明教授聚焦“水稻抗旱耐盐碱遗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详细介绍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迟晓元研究员主要介绍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新品种选育进展,并对其团队培育的多个花生新品种及主要性状特点进行了讲解;桑志勤研究员主要针对玉米种质遗传改良和优异位点的挖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主题报告环节,生物所王亮副研究员、马盼盼副研究员、朱金成、王睿、史彪等助理研究员分享了自己近年(读研期间)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相关成果。
最后,王亮副所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各种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在提高作物育种效率、增强育种精度、克服传统育种局限、实现定向高效、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等特性的新品种)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科研项目申报和执行过程中,尤其是育种单位年轻科研人员要提高对分子育种和基因组技术的认识,加强相关育种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分子育种技术在各种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活跃而轻松的学术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