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垦科学院先进适用成果发布--第二期(作物新技术)

发布者:窦中江发布时间:2025-05-28浏览次数:13

滴灌小麦缩行增株、主茎成穗高产栽培技术

一、所属领域:农业

二、成果形式:新技术

三、成熟度:应用阶段

四、拟采取的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五、联系人及电话:桑伟,13519922669

六、成果简介:遵循增密、降高、系统化调总体思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采用小麦条播机(北疆12.5cm12.8cm;南疆7.5cm11.3cm12.5cm),结合北斗导航缩行匀播,应用缩行匀播高产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协同 技术、生长调控技术、叶面肥施用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形成滴灌小麦缩行增株、主茎成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022年起在第一师、第六师、第四师、第九师和昌吉州、伊犁州等地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2024年在第  六师奇台农场实收单产达到了873.22公斤/亩,创年度冬小麦高产纪录。

七、成果照片




北疆边境团场食葵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一、所属领域:农业

    二、成果形式:新技术

    三、成熟度:应用阶段

    四、拟采取的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五、联系人及电话:王鹏,18909930036

    六、成果简介:

    (1)成果基本情况:一是筛选适宜主产区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系),提升高端食葵原料生产的潜力;二是研究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问题,将病虫危害降到经济阈值以下;三是研究食葵规模化生产关键栽培技术,挖掘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的途径;四是开展食葵提质增效集成示范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筛选出乐丰9416、双星60、三瑞113个优质高产食葵品种。2021年在第九师16612连示范丰乐9416高产示范田100亩,通过专家实收鉴定产量349.09kg/亩。2022年指导1854连种植2021年筛选推荐的双星6号食葵品种,实现500亩高产示范片实收亩产达到295公斤,产量水平较2021年提高12%。指导1873连职工王成宪,种植2021年品比试验筛选出的三瑞11号、三瑞9号,共200亩地,其中:三瑞11110亩实现实收产量302公斤/亩,三瑞990亩实现实收产量320公斤/亩。2023年在第十师1873连,示范双星60,面积215亩,经专家田间测产验收亩产350.2kg

    (2)成果知识产权情况:发表研究论文1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团体标准2项。累计推广示范面积8.8万亩,累计新增经济效益4464万元。通过食葵规模化、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示范推广,结合边境团场种植特点,降低种植成本,提高食葵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食用向日葵商品性及口感,从而提高食葵种植的亩效益,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推动北疆边境团场食葵产业链发展,为十师(北屯)形成集种植、销售、仓储、加工为一体的食葵集散地提供技术支撑。

    (3)可解决的实际问题:

    筛选出适宜主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食葵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从食葵生产的源头(品种选择)入手,提升高端食葵原料生产的潜力。

    研究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问题,主要针对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列当、蓟马等,将病虫危害降到最低,提高了食葵的产量和籽粒商品性,增加了种植效益。

    研究食葵规模化生产关键栽培技术,挖掘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的途径,通过研究播种期、密度、水肥一体化等因素对食葵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食葵结实率,更进一步促进食葵增产增收。提出了北疆边境团场食葵种植的合适播期、合理密度、适当的灌水施肥时期及灌水施肥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七、成果照片:


麦后免耕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所属领域:农业

    二、成果形式:新技术

    三、成熟度:应用阶段

    四、拟采取的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五、联系人及电话:张恒斌,13070095873

    六、成果简介:利用2BMJF-8D型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小麦收获留茬、不粉碎,秸秆及留茬全部留在田间,不进行任何整地处理,一次性完成清茬防堵、种床整备、侧深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和秸秆残茬粉碎均匀覆盖6项作业,实现施肥播种精耕细作与播后秸秆适度粉碎均匀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高度融合,一个作物生产周期可减少收获切割和粉碎秸秆、灭茬和整地等多项作业环节,显著节约机械作业成本,保证适时播种和播种质量,并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大面积高产示范:2023年,采用超早熟圣豆39、圣豆44、昊疆40、中黄901、中黄902、黑科60、东升17、中黄911等大豆品种开展示范,黑科60测产实收277.77kg/亩,35亩平均实收258.05kg/亩。自2017年在赴伊犁地区巩留县、伊宁县、新源县、第四师64团、南疆喀什地区果林间作,使用麦后免耕大豆精播技术示范推广近4万亩。

    七、成果照片:


新疆兵团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栽培技术

    一、所属领域:农业

    二、成果形式:新技术

    三、成熟度:应用阶段

    四、拟采取的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五、联系人及电话:张恒斌,13070095873

    六、成果简介:

    (1)成果的基本情况:遵循增密、降高、系统化调总体思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采用精量播种机械、覆膜滴灌宽窄行种植方式,结合北斗导航精量点播,应用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协同技术、生长调控技术、叶面肥施用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形成新疆兵团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栽培技术模式。适宜品种选择:品种首要具有抗倒、耐密植、高产优质的特性,高产潜力≥400kg/亩)。整地待播:达到齐、平、松、碎、净、实六字标准;覆膜滴灌宽窄行种植方式一幅2612行(816行),20 + 55 + 60 cm宽窄行种植。北斗导航精量点播:结合北斗导航采用覆膜滴灌精量播种机打孔点播,11粒下种,播种深度2cm3cm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增加播种机穴播器穴数,株距从9.6cm调整到7.5cm,平均行距38.3cm,理论密度增加了28%,理论亩株数2.32万株。水肥一体化协同技术: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结合大豆生育阶段的需肥需水规律,明确滴水量、滴水次数、滴水时间和不同肥料的配比及用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生长调控技术:把握早、轻、勤的原则,明确化调时间、药剂、剂量,降低株高,塑造理想株型结构,防止倒伏。全生育期喷施5次。12片复叶期、4片复叶期各喷施缩节胺10 g/亩,6片复叶期喷施缩节胺15 g/亩、多效唑10 g/亩,8片复叶期喷施缩节胺20 g/亩、多效唑20 g/亩,12复叶期喷施缩节胺15 g/亩、多效唑10 g/亩。叶面肥施用技术:于花荚、结荚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钼酸铵、硫酸亚铁、多元微肥等,可单施或结合化调、防病虫配施,增加叶片营养,促进营养生长,起到保花、保荚、粒重的作用。生育期内共喷施叶面肥5次,总计尿素450 g/666.7m2、磷酸二氢钾600 g/666.7m2、硫酸亚铁150 g/666.7m2、多元微肥200 g/666.7m2

    (2)应用效果情况:小面积高产创建:2016年,选用高产品种吉育86,实现大豆小面积415 kg/亩;2017年,选用高产品种吉育86,实现大豆小面积418 kg/亩;2020年,选用高产品种吉育86,优化调整高产栽培技术,亩产突破453.54 kg/亩;2023年,采用高产品种龙垦324,再次提升大豆产量至467.24 kg/亩,创全国大豆小面积高产新纪录大面积高产示范:2023年,采用高产品种新振豆1号,产量为420.38公斤/亩,创全国百亩示范高产纪录;在第八师14719连种植的新大豆23462亩,平均产量403.48 kg/亩;第四师68团种植的新大豆26号,平均产量447.96 kg/亩;2024年,在第八师147团开展春播大豆千亩新大豆23超高产创建示范田,百亩田实收面积22.55亩,产量为439.17kg/亩;千亩方实收面积163.98亩,产量为400.05kg/亩,创全国大豆百亩方和千亩方高产纪录。

    七、成果照片: